Page 150 - 《爆炸与冲击》2025年第9期
P. 150

第 45 卷                吴    昊,等: CFRP布加固砌体填充墙抗爆分析与设计                             第 9 期

                                                0.01T   T           0.045S  S
                                          G ⅠC =     =   ,    G ⅡC =      =                            (13)
                                                 0.3   30            0.9    20

               1.3.2    CFRP  布与墙体间接触
                   采用*CONTACT_AUTOMATIC_SURFACE_TO_SURFACE_TIEBREAK(OPTION                 取值为    2)接触关
               键字表征     CFRP  与砌块之间的黏结关系,即当界面法向拉伸应力                      σ n  和切向剪应力     σ s  满足以下关系时,
               CFRP  和墙体发生脱粘:
                                                  Å     ã 2 Å     ã 2
                                                    |σ n |    |σ s |
                                                          +         ≥1                                 (14)
                                                   σ NFLS     σ SFLS
               式中:σ   NFL  S  和  σ  SFL  S  分别为界面的法向拉伸和切向剪切强度。对于粘贴                CFRP  布的环氧树脂胶,取
               σ   =35 MPa,σ   =15.5 MPa 。
                                        [7]
                NFLS         SFLS
                   工程中,CFRP     布与结构框架间通常采用角钢固定,因此,采用*BOUNDARY_SPC_SET                          关键字约束
               CFRP  布边界节点的平动和转动自由度。此外,考虑到框架刚度远高于填充墙的刚度,采用*MAT_RIGID
               材料模型将框架简化为刚体,并约束其各方向的位移和转动自由度。

               1.4    爆炸荷载施加方式
                                                                                                       1/3
                   采用关键字*LOAD_BLAST_ENHANCED            施加爆炸荷载,其适用的比例距离范围为                   0.147 m/kg ≤
               Z≤40 m/kg 。通过输入等效         TNT  当量、爆炸位置和爆炸类型(空中爆炸和地面爆炸)确定作用于受荷
                         1/3
               面不同单元的爆炸反射压力时程。与任意拉格朗日-欧拉爆炸荷载施加方法相比,该方法避免了装药和
               空气的详细建模,从而提高了计算效率,且更便于工程设计人员使用。

               2    有限元分析方法验证

                   基于   Shi 等 、万军   [8]  和  Chen  等 [7]  开展的  9  组未加固和  CFRP  布加固砌体填充墙野外爆炸试验,对
                             [5]
               第     1  节中提出的  CFRP  布加固砌体填充墙抗爆有限元分析方法进行验证。
               2.1    Shi 等 的试验
                         [5]
                   Shi 等 [5]  开展了  2  组实心黏土砖砌体填充墙的近区爆炸试验。圆柱形                     TNT  炸药装药量分别为         1  和
                                                                                                        1/3
               6 kg,炸药布置于墙体中心前           400 mm  处,炸药底部面向墙体中心,比例距离分别为                    0.40  和  0.22 m/kg 。
               两面填充墙尺寸均为          1 200 mm×1 500 mm×240 mm,砌块尺寸为       240 mm×115 mm×53 mm,采用一顺一丁
               工艺进行砌筑,砂浆层厚度为             10 mm。砌块和砂浆的平均抗压强度分别为                   15.5  和  4.9 MPa。在墙体(测
               点  1、测点   2  和测点  3)和框架上(测点        4)布置   4  个超压传感器,用来测量作用于墙面的反射超压,如
               图  6(a) 所示。图   6(b) 给出了相应的简化分离模型,基于网格敏感性分析,砌体填充墙单元网格尺寸取
               10 mm,框架单元网格尺寸取            20 mm。基于规范公式得到砌体单轴抗压强度                     f 和弹性模量      E  分别为
                                                                                      m
               4  和  6 599 MPa,由式  (1) 得出,RHT  材料模型输入抗压强度          f 和剪切模量    G  分别为   5.4  和  3 760 MPa;扩展
               砌块间接触的       6  个关键参数     K 、K 、T、S、   G ⅠC  和   G ⅡC  的取值分别由式  (11)~(13) 计算得出,其中      K 和
                                                                                                       n
                                          n
                                              s
                                                          1 200 mm

                                                         Gauge 1
                        Gauge 1
                        Gauge 2 Gauge 3               1 500 mm  Gauge 2  Gauge 4
                                  Gauge 4                  Gauge 3

                                                                                           Mortar  Brick

                            (a) Test setup [5]     (b) Simplified micro-model   (c) Detailed micro-model

                                                 图 6    试验布置 和有限元模型
                                                            [5]
                                                          [5]
                                             Fig. 6    Test setup  and finite element model

                                                         095101-7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