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6 - 《爆炸与冲击》2025年第6期
P. 176

第 45 卷             吝曼卿,等: 缓倾结构面岩体在梯度应力作用下的岩爆模型                                  第 6 期











                                                    Furthest



                                               0.57 m  distance

                                                           (a) A5














                                             0.79 m

                                                           (b) A15
















                                               1.12 m
                                                           (c) A25
                                                    图 6    岩爆后碎屑分布
                                              Fig. 6    Debris distribution after rockburst


               3    含缓倾结构面岩体的岩爆演化特征

               3.1    基于声发射能量的岩爆演化机制
                   以声发射(acoustic emission,AE)能量和累计能量为主要分析指标,试验过程中通过获取试件在加卸
               载过程中的声发射值,重点分析含不同缓倾结构面试件在梯度应力下的岩爆孕育机制。
                   含缓倾结构面试件加载过程中的声发射能量和累计声发射能量分布特征如图                                    7  所示。从图     7  可以
               看出,声发射累计能量曲线整体表现为先稳步缓慢增长、在岩爆发生前出现“跳跃式”增长的趋势,跳
               跃的幅度和频率代表破裂试件发生的剧烈程度和集中程度                           [21] 。在声发射最后的能量密集处,含不同倾
               角结构面试件产生不同程度的岩爆,且试件                   A5、A15、A25 的单次声发射能量峰值依次为                19、31、39 V·μs,



                                                         061442-7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