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0 - 《水产学报》2025年第7期
P. 50
陈庆宇,等 水产学报, 2025, 49(7): 079104
靠近受伤的鱼时,同类检测到水中警示物质的 马鱼进入顶部区域的潜伏期增加,在顶部区域
浓度越高,从而表现出更强烈的惊恐反应;相 的时间和进入次数减少,僵滞行为的时间和次
反,当伤害发生在较远的地方时,检测到的警 数增加,种种行为均表明压力和焦虑的增加,
示物质浓度越低,惊恐反应就越弱 [30, 35] 。 这与青鳉 (Oryzias latipes) 的反应相似 。
[43]
此外,实验发现斑马鱼的化学警示信号在 此外,本研究发现,随着皮肤提取液稀释
室温下 (25 °C) 的有效时长约为 4~6 h。研究表 倍数减少,斑马鱼的焦虑行为指标和探索行为
明,化学警示信号是一类含糖胺聚糖软骨素的 指标均没有观察到显著差异,仅在原液刺激
多糖混合物 ,这类物质由核心蛋白共价结合 10 d 下观察到显著的焦虑行为。Egan 等 [44] 通过
[36]
糖胺聚糖组成的复杂大分子,长时间的室温可 探究环境、药理和遗传因素对斑马鱼行为和生
能使得蛋白质逐渐降解,而失去载体的单独信 理表型的影响来评估斑马鱼作为压力和焦虑的
[37]
号分子不能引发反捕食反应 。Wisenden 等 [37] 行为模型的研究中表明,不同于急性暴露 (单
对黑头软口鲦和湖泊钩虾 (Gammarus lacustris) 次 5 min) 于化学警示信号,长时间暴露 (单次
化学警示信号的活性时间进行研究时发现,18 30 min) 下斑马鱼没有表现出显著的行为差异,
°C 放置 0 和 3 h 的皮肤提取液能引起反捕食反 表明化学警示信号只有在急性暴露时才有效,
应,反应在 6 h 后消失,且与蒸馏水对照组无 也反映了它对附近鱼群发出危险信号的自然用
显著差异。黑头软口鲦化学警示信号的有效时 途。此外,斑马鱼的探索行为仅在随着原液浓
长大致为 3~6 h,与本研究中斑马鱼的 4~6 h 大 度刺激时间的延长表现出显著的下降,在其他
致相同。野外研究表明,野生黑头软口鲦和 浓度下均未观察到显著变化。Hong 等 [45] 在鱼类
溪刺鱼会避开黑头软口鲦化学警示信号源头约 水生毒理学研究中指出,在新物体测试中,斑
[38]
4 h 。林蛙 (Rana sylvatica) 幼体的化学警示信 马鱼在熟悉的环境中表现出更频繁地向新物体
号的自然活性时间也表现为 2~4 h 。自然界中, 区域移动的趋势。Toms 等 [46] 的研究表明,在
[39]
鱼类能够利用化学警示信号的生化分解产物作 新物体测试中,很多时候实验个体没有接近新
为生物化学时钟来评估信号释放的时间,从而 物体,是因为观察时间不够,需要增加超过
准确判断捕食风险 。 300 s 的观察时间。Toms 等 [46] 推断,鱼体的探
[37]
3.3 不同浓度化学警示信号长期刺激下斑马鱼 索行为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本研究中,
的行为反应特征 观察时间可能会对斑马鱼在新环境、新物体测
试下的行为产生影响,观察时间以及行为特性
作为躲避捕食者的生存策略之一,化学警
还需在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探明。
示信号在鱼类提升避敌能力、适应新环境方面
有一定益处。通过向鱼类暴露受伤同种个体的 4 结论
警示物质,鱼类能够被驯化拥有快速识别危险
并躲避捕食者的能力。例如,将人工养殖的虹 本研究中,斑马鱼警示物质细胞位于表皮
鳟预先接触化学警示信号和捕食者白斑狗鱼 中间层,皮肤提取液 (5.5 mg/mL) 刺激下斑马鱼表
(Esox lucius) 气味,驯化后可显著提高其放归自 现出多次、长时间的僵滞行为和潜底行为。斑马
然后的存活率 。然而,研究表明,重复性化 鱼皮肤提取液最低有效作用浓度为 0.11 mg/mL,
[40]
学警示信号刺激可能通过诱导抑郁样行为导致 有效时长为 25 °C 放置 0~4 h。长时间的有效刺
中枢神经系统的长期变化 ,高浓度的长期刺 激浓度能够显著增加斑马鱼的焦虑行为,浓度
[41]
激更可能引起鱼类的应激反应。Quadros 等 [41] 过高则会降低个体探索性。本研究为化学警示
用蒸馏水冲洗两侧划刀的斑马鱼制备成浓度为 信号作为驯化鱼类以增强个体行为反应的野化
3.5 mL/L 的皮肤提取液,进行连续 7 d 的刺激 训练方式奠定行为学基础。
后,斑马鱼出现运动减少、攻击力降低和在鱼
缸顶部区域的时间减少,进入顶部区域的延迟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期增加的 [42] 现象。本研究中,不同浓度长时间 [ 1 ] Smith R J F. Alarm signals in fishes[J]. Reviews in Fish Bio-
(20 d) 刺激下,斑马鱼的焦虑性明显增加,斑 logy and Fisheries, 1992, 2(1): 33-63.
https://www.china-fishery.cn 中国水产学会主办 sponsored by China Society of Fisheries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