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 - 《水产学报》2023年第1期
P. 4
水产学报, 2023, 47(1): 019101
JOURNAL OF FISHERIES OF CHINA
DOI: 10.11964/jfc.20220813661
桂建芳,鱼类遗传育种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动物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水产学会副理事长、
中国动物学会和中国海洋湖沼学会鱼类学分会理事长。长期从事鱼类遗传育种生物学基础和相
关生物技术研究。系统研究多倍体银鲫的遗传基础和生殖机制,首次揭示银鲫独特的单性和有
性双重生殖方式;原创银鲫育种技术路线,培育出有重大应用价值的银鲫养殖新品种;开拓出
一条X和Y染色体连锁标记辅助的全雄鱼培育技术路线。育成新品种4个,发表SCI论文270多篇,
获授权发明专利10项,出版专著和研究生教材9部,多次获得国家级奖励。
胡红浪,推广研究员。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副站长、中国水产学会副秘书长,全国水产原种
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秘书长。长期从事水产技术推广、学术交流、水产新品种审定、
水产种业体系建设与管理等工作。组织实施“挪威水产遗传育种技术引进与示范项目”,建立水
产动物多性状复合育种技术体系,应用于中国明对虾、罗氏沼虾、凡纳滨对虾、斑点叉尾鮰等
育种项目,获多项省部级成果;组织创建斑点叉尾鮰联合育种新机制,推动凡纳滨对虾、扇贝
等示范应用;主持国家重点研发专项“蓝色粮仓”盐碱绿洲渔业项目华北课题,建立华北多类型
盐碱水综合高效养殖模式示范区;参加编制《全国水产良种工程建设规划》;主持编制《水产
新品种审定技术规范》《鱼虾遗传育种中心建设标准》《水产良种场建设标准》等。
·综述·
中国水产种业技术创新现状与展望
1,2
1,2
胡红浪 , 韩 枫 , 桂建芳 3,4*
(1. 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北京 100125;
2. 中国水产学会,北京 100125;
3.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 武汉 430072;
4. 中国科学院大学,现代农业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种子创新研究院,北京 100101)
摘要:种业是农业发展的基础,振兴种业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核心要素,也是保障国家
安全的重要举措。种业发展涉及政策、技术和市场等多种因素。我国水产遗传育种技术发
展日新月异,但与《种业振兴行动方案》提出的要求尚有差距。本文从育种技术研究、发
展与应用等角度阐述了我国水产遗传育种技术发展现状,对照《种业振兴行动方案》提出
的目标与任务,从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育种技术创新、种业生产体系建设和种苗监管等
方面分析了我国水产育种技术发展存在的短板,认为我国水产养殖用种总体有保障、风险
可管控,也存在国内种质资源丰富但遗传改良率不高、科研育种成果多但转化效率不高、
种业企业多但核心竞争力不强等 3 个主要问题。针对短板,本文提出加强种质资源挖掘保
存与创新利用技术研究、加强现代育种技术特别是新种质创制的研究及应用、加强生产体
系技术标准化应用、加强育种技术商业化应用研究、加强种业市场监管技术支撑等建议,
以期为我国水产育种技术创新攻关及种业发展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收稿日期:2022-08-24 修回日期:2022-11-15
资助项目:中国科学院咨询项目 (2021-SM02-B-010)
第一作者:胡红浪,研究方向为水产遗传育种与苗种管理,E-mail:huhonglang1990@163.com
通信作者:桂建芳,中国科学院院士,研究方向为水产遗传育种与鱼类发育遗传学, E-mail:jfgui@ihb.ac.cn
版权所有 ©《水产学报》编辑部(CC BY-NC-ND 4.0) Copyright © Editorial Office of Journal of Fisheries of China (CC BY-NC-ND 4.0)
中国水产学会主办 sponsored by China Society of Fisheries https://www.china-fishery.cn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