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2 - 《高原气象》2025年第3期
P. 62
高 原 气 象 44 卷
620
界 地 带 , 这 和 李 依 婵 等(2020)的 研 究 结 果 是 一 变动空间分布图(图4)。
致的。 从图 4 可以看出, 黄土高原地区降水的动态分
为了更进一步地观察 1959 -1988 年和 1989 - 布呈现出有一定的变化规律。大致以年降水量的
2018年降水空间分布的变动情况, 分别将研究区内 400 mm等降水量线所在的区域为界, 黄土高原东南
外所涉及到的气象站点的降水数据作差值然后采 部的季风区的降水量处于减少的趋势, 陕北地区的
用反距离加权插值的方法作出更加具体的降水量 东南部和山西地区的西南部降水量减少尤为明显。
图4 1959 -1988年和1989 -2018年降水量差值分布(单位: mm)
Fig. 4 Distribution of the difference in precipitation between 1959 -1988 and 1989 -2018. Unit: mm
造成陕北地区的东南部和山西地区的西南部 分地区尤其是华北地区的气候偏干, 因此 ENSO 暖
降水量减少主要有以下原因: 首先, 从小范围上来 事件也会导致黄土高原东南部降水减少(李志等,
讲, 地理位置上这两处的南部都属于秦岭山脉, 在 2010; Su et al, 2007)。
全球变暖的大趋势下, 通过旱涝指数进行分析, 在 与黄土高原东南部季风区相反的是, 西北部非
百年尺度上, 秦岭以北已经进入了干旱期, 而近 50 季风区的降水量则在 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有明显的
年以来, 秦岭地区的北部气温上升, 降水减少, 气 增加趋势, 研究区内的青海省降水量的增加尤为明
候 正 朝 着 暖 干 化 的 趋 势 发 展(延 军 平 和 郑 宇 , 显。研究表明, 大气环流在近 60 年来发生了较为
2001)。其次, 从大范围上来讲, 在 ENSO暖事件发 明显的变化, 这会对气候产生一定的影响(李崇银
生年份, 降水量明显减少的区域位于山西省南部以 和李桂龙, 1999)。有研究者利用 NECP/NCAR 再
及我国的华北地区, 同时也是处于季风边缘区(王 分析资料对我国近 50 年的降水变化进行了解释:
晓琼等, 2024; 郝立生等, 2023; 乔春贵和王国安, 在冬季, 造成我国西部地区降水增多的一个原因是
2024)。季风边缘区是指气候受到夏季风环流的影 乌拉尔山高压脊和东亚大槽偏弱, 这就使我国所接
响, 年际波动比较大的边界区域, 是降水变化的显 收到的西北风的强度比往年要小, 而南风的分量则
著地带, 当夏季风发生变化时, 此区域的降水也会 偏大, 造成了我国上空的干冷空气偏弱, 这有利于
随之产生波动(Zou et al, 2004; 张志敏等, 2014; 极地的冷空气与来自印度洋的暖湿空气在我国上
马章怀等, 2024)。东南季风与黄土高原地区东南 空相遇, 最终使我国西部地区降水增多(曲迎乐
部的夏季降水有很强的相关性, 但是东南季风在近 等, 2008; 姚静等, 2024); 而在夏季, 则是由于大
半个世纪以来一直保持减弱的趋势, 因此季风对黄 西洋副热带高压偏强且偏东北以及西太平洋副热
土高原东南部的影响越来越小, 水汽输送的能力也 带高压偏强且位置偏西, 所以使得部分来自大西洋
随之减弱, 这就导致了降水量的减少(李依婵等, 和北冰洋的西、 北方向和来自南边的印度洋的水汽
2020)。同时气候变化对于 ENSO 暖事件非常敏 可 以 较 多 地 输 送 到 我 国 西 部 地 区(左 洪 超 等 ,
感, 而同时在 ENSO 暖事件的影响下, 中国的大部 2004)。而黄土高原地区西北部的降水集中在冬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