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3 - 《高原气象》2022年第6期
P. 73
高 原 气 象 41 卷
1436
浅山区小流域作为研究对象的相关研究较少。内 域包括山地草原、沙漠、戈壁、盐碱地、荒草地、湿
陆河流域浅山区,以干旱半干旱气候为主,水分是 地、耕地等土地利用类型。植被呈地带性分布。该
限制水热能量传输的主要因子,土壤水热随降水、 区干旱少雨,植被覆盖度较低,属典型的大陆性气
气温的变化呈现出波动变化,但其降水少,土壤水 候。其特点是:夏季炎热、冬季寒冷、昼夜温差
分对降水的响应程度还不明确,这将限制我们对该 大、降水少、蒸发量大、空气干燥、积温高、日照
区域土壤水热传输过程的认知。本研究拟以西土 长、云量低。区内年平均日照时数为 3240 h,年平
沟流域为例,开展该流域土壤水热的时空动态变化 均气温 9. 4 ℃,最冷(1 月)为-9. 2 ℃,年气温差
以及对气象因子的响应研究,为内陆河浅山区土壤 34. 1 ℃,年平均无霜期 145 d,绝对无霜期 100 d。
水热过程研究提供支撑。 多年平均降水量 40. 1 mm,降水量年内变化较大,
主要集中在 6-8 月,其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
2 研究区概况
75%,多以暴雨出现。蒸发皿测量的多年平均蒸发
本研究选择位于阿尔金山东缘北麓的西土沟 量高达 2417. 19 mm,约为降水量的 60 倍(陈学林
小流域作为内陆河浅山区小流域代表(图 1),该区 等,2017)。
图1 研究区地理位置图
Fig. 1 Geographical location map of the study area
3 数据来源 和温度数据是由每个气象站额外铺设的 5层水分探
头测量得出。气象和土壤水热数据均以 30 min 为
在内陆河浅山区西土沟流域共架设 7套小型自
观测间隔,将其经过异常值剔除后处理为日值数
动气象站(型号:WPH1/HOBO-U30-GSM),在每个 据,数据时长为 2018 年 5 月 1 日至 2019 年 12 月 16
气象站下额外架设了7套土壤水分观测探头,水分探 日的数据。通过 excel 和 origin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头埋深分别是 10 cm、20 cm、40 cm、60 cm、80 cm。 和作图。
西土沟流域各观测点(图 1)名称分别为上游青崖子
4 结果分析
山(QYZ3)、上游青崖子沟(QYZG)、中游阿克塞洪
积扇(AKSAI)、下游葡萄地(DHG)、下游荒漠草地 4. 1 土壤水分变化
(BST)、下 游 柽 柳 林 地(CLL)、下 游 沙 漠 边 缘 4. 1. 1 土壤水分日变化
(JLH),观测点位置如图 1 所示。气温和降水数据 7 个观测点的土壤含水量日变化如图 2 所示,
来自于在上述观测点架设的小型气象站;土壤水分 下游葡萄地受到灌溉的影响,含水量呈现出周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