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3 - 《高原气象》2022年第6期
P. 153
高 原 气 象 41 卷
1516
外,其他天气条件各通量变化较为复杂,但净辐射 和 2016 年都出现在 3 月,分别为 10. 8 W·m 、13. 8
-2
的绝大部分还是用于感热交换,而地表土壤热通量 W·m ;同时谷值都出现在 2014 年和 2015 年的 12
-2
-2
-2
在净辐射中所占的比例最小。 月,分别为-9. 9 W·m ,-9 W·m 。地表土壤热通
4. 2 能量平衡各通量的逐月变化特征 量波动较小,且在净辐射中仅占 7. 2%,月平均为
从能量通量与气象因子的关系(图 3)可以看 2. 7 W·m 。感热通量的整体趋势与净辐射一致,
-2
出,净辐射、土壤通能量、感热通量、潜热通量具 他在净辐射中占很大一部分比例,月平均为 24. 5
-2
-2
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净辐射的月均值为37. 3 W·m , W·m 。2016 年 6 月感热通量与净辐射变化趋势相
-2
2014 年峰值出现在 7 月,为 79 W·m ,2015 年同样 反,这可能是因为2016年6月阴雨天次数增多导致。
-2
出现在 7 月,最大峰值为 82. 1 W·m 。2016 年由于 潜热通量变化波动相对频繁,生长季的潜热通量要
没有观测7月以后的数据,6月最大,为90. 9 W·m 。 大于非生长季,年内出现多个峰值,但波动较小,月
-2
-2
净辐射的谷值 2014 年和 2015 年都出现在 12 月,分 平均为 10. 1 W·m ,这与其他学者在中国北方干旱
-2
别为-17 W·m 、-18. 9 W·m 。2014 年 11 月至 2015 半干旱区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张杰等,2010;阳伏林
-2
年 2 月净辐射为负,2015 年 12 月至 2016 年 2 月为 和周广胜,2010;王超等,2012;岳平等,2011;任
负,其他月都为正。地表土壤热通量峰值 2015 年 雪塬等,2021)。通过相关分析得到,潜热通量与降
图3 能量通量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Fig. 3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ergy flux and meteorological factors